看农耕文化、观最美乡村、赏各式盆景……在西来植物园北侧、西来寺东侧,绿树掩映间,有一簇白墙黛瓦的仿古建筑,这便是苏中地区最大的农耕文化陈列馆,也是靖江农耕文化的活标本。陈列馆里收集、租借、复制了三百多件农耕工具、农家生活用具、民风习俗用品整理展出。同时,还复原了老店铺、普通农家的劳作生活场景。作为靖江市唯一、苏中地区首家,西来农耕文化陈列馆于2012年9月底建成并对外免费开放。
据了解,农耕文化陈列馆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,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,分为主展馆、农耕文化园和游客互动区3个部分。主展馆主要陈列农具,按春、夏、秋、冬四季使用情况布局。除此以外,还展示了西来镇及周边地区岁时年俗、文娱美食、迎亲嫁娶、农副百工等民风习俗图片及相关用品。
这些老农具都是西来镇政府发动各村村干部深入农家收集的,前前后后收集了两三年,牛轭头、钉耙、水车、连枷、泥簏子、镰刀、芦柴刀、独轮车收集好了,工作人员又一一对其进行分类、清理、修复、加固,刷上清漆,以便于保存。
“这里的农具我年轻时候都曾用过,没想到现在能在这里看到,心里真是感慨万千。”晚报读者、70岁的顾俊杰看到这些老农具时,特别感慨。他说,陈列馆能收集到这么多老农具很不容易,看得出他们费了一番心思,为西来这有心的做法点赞。“这个农耕文化陈列馆非常好,不但能勾起人们回忆,还能让现代人,特别是青少年学生知道过去的农耕文化,起到传承文明、见证历史的作用。”顾俊杰说。
清澈的河水绕村落,茂盛的树林依民居,加上统一的白墙黛瓦,不仅让村容村貌焕然一新,还散发出浓浓的文化味。昨天,晚报读者来到被称为靖江东部“最美乡村”的丰产村,在村党总支副书记张鑫伟带领下,晚报读者一睹最美乡村的风采。
“村里拥有中山杉基地、名贵花卉苗木基地等三个苗木基地,面积共约1000亩,是村经济的支柱产业”张鑫伟带着大家边走边介绍丰产村的特色。村里居民房屋的外墙变成统一的白墙灰底,村民门前屋后及埭上空地被见缝插绿,屋前的鸡窝、堆放的砖块等杂物被清理得干干净净。村里还建起污水处理厂,一组、四组、五组、六组、七组等部分埭的生活污水得到处理,水质可达标排放。
张鑫伟介绍,几年前,丰产村填平中心地段的废塘,改建成面积十多亩的农民健身广场,广场上设有健身器材、篮球架等体育设施和宣传橱窗、大型电子屏等宣传窗口,村民从此有了文化娱乐的固定场地。每天早晚,不少村民到广场上健身锻炼,通过电子屏、宣传橱窗等了解村里发布的最新政策法规等。一些村民家里办事,也习惯到健身广场上放映露天电影,每年村民可以欣赏露天电影20场左右。
村图书室也是丰产村重点建设的文化阵地。村里每年投入上千元增添图书室书籍,目前图书室藏书3000多册。图书室无休息日,常年开放,每天都会有几十位村民来到这里看书读报,享受“文化大餐”。
“因为在农村基层做过干部的原因,我对参观村庄情有独钟,每个村有每个村的特色。丰产村从传统农作物转型到中山杉等经济作物,为农民增加了收入,生活在这个村的村民幸福感一定很强。”顾俊杰说。
“原来奶牛是这样挤奶的?生产出来的奶直接通过管道进入运奶车,保证不会受到污染。今天算是长见识了。”在靖江市东进村的江苏宝源生态牧业有限公司的观赏间,一面墙是透明玻璃,可以清清楚楚看到奶牛产奶的全过程,大家纷纷拿出手机,记录下这难得一见的场景。工作人员还为大家端来一锅刚煮好的新鲜牛奶。“很鲜美,与超市买的就是不一样。”大家赞不绝口。
宝源牧业只是东进村特色产业之一,除此之外,还发展了10多个现代农业项目,有千余亩鳜鱼、螃蟹、虾等特种水产养殖基地,荸荠、茨菰等特色水生植物种植基地,还建成了东华景观园、艺海生态园、生湖等近10家大型观光休闲生态园。
靖江市东进村是地方红色革命的摇篮。原名“普济庵”,源自清乾隆年间建成的普济庵古寺。这是一座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的村庄。抗战时期的东进村在普济庵内,成立了中共靖江县工作委员会和靖江第一个抗日民主政府,新四军东进指挥部曾设在此,并在此举行了渡江誓师大会。
“东进村曾经是一个落户的贫穷村,经过10多年的发展,现在已经成功脱贫了。”15年前,四十出头的普通党员张金荣被任命为村“一把手”,在很多人的质疑声中,他顶着压力,用创新、实干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成绩。在他的带领下,原来经济底子薄弱、人居环境较差的生祠镇东进村成为美丽乡村,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。
据了解,为了进一步放大生态旅游效益,近年来,东进村重点完善了村域及周边地区的硬件配套建设,建成连通新江平路和东进村村部的申家港路,旅游大巴可以直接开进村。
“生祠不仅有农业,更有文化底蕴。目前,镇里以岳庙、刘国钧故居为地标,将生祠的人文、生态等元素有效融合,正高起点打造苑艺小镇。”张金荣介绍,苑艺小镇规划面积3平方公里,核心区面积1平方公里,东进村都被囊括进去了,“这对于东进来说是一个发展契机,有无限商机。”
下一步,东进村的发展目标就是通过农业项目、生态园的转型升级和深度开发,发展生态旅游产业。目前,村里正依托当地十多个有特色的农户开发“埭上人家农家乐”,让外来游客吃农家菜、住农家屋,增加乡村游的吸引力。“俗话说十里不同音,百里不同俗,我们要让游客在东进乡村游里回味乡愁。”张金荣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