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_天辰注册_平台主管
首页_天辰注册_平台主管
全站搜索
栏目导航
新闻详情
顺畅网_顺德权威网络媒体
作者:管理员    发布于:2023-04-08 13:24    文字:【】【】【
摘要:顺畅网_顺德权威网络媒体今天,在容桂花溪公园,中国盆景名镇揭牌仪式和盆景、古盆、古几架展览如期举行。改革开放以来,在经济腾飞的同时,容桂盆景事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局

  顺畅网_顺德权威网络媒体今天,在容桂花溪公园,“中国盆景名镇”揭牌仪式和盆景、古盆、古几架展览如期举行。改革开放以来,在经济腾飞的同时,容桂盆景事业也迎来了繁荣发展的局面。“中国盆景名镇”的称号,为中国品牌名镇———容桂再次添加文化品牌,大大提高了这座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几天来,尽管下着濛濛细雨,盆景搬运和设置准备工作依然忙碌地进行。数百盆珍贵盆景逐一从花木场搬到了花溪公园,只为在容桂“中国盆景名镇”揭牌仪式上一展芳姿。弯曲而有劲、无语却含意,自然谐趣的盆景之美令人惊叹。

  去年11月份,容桂喜获“中国品牌名镇”。当然,容桂的许多品牌并不限于发达的制造业。作为文化之乡”的,容桂的品牌还涵盖了文化、教育等领域。此次,“中国盆景名镇”再次为容桂添加了一张金光闪闪的文化名片。

  容桂盆景协会会长徐鸿德感到从未有过的开心:“容桂申请‘中国盆景名镇’得到审批,其中花了近10年的时间,今年初终于获授这个荣誉,我们要以展览的方式将这个好消息都告诉所有的容桂人。”

  岭南派盆景是中国盆景艺术奇葩的新秀,而顺德是岭南派盆艺的发源地之一。徐鸿德称,容桂盆景创作繁荣昌盛的喜人局面,既是容桂深厚文化底蕴的体现,也是容桂经济腾飞促进文化发展的结果。当地政府、企业、当地群众都对盆景创作给予了大力支持。政府下拨经费协助盆景对外参展,“科龙文艺基金”也对每年在各类比赛和展览中获得的奖项给予奖励。

  据了解,目前,容桂全街道从事盆景创作的人数达5000多人,其中,中青年(50岁以下)有2000多人,拥有200个盆景园,现存盆景总量为50000盆;从事盆景创作的人数占全街道总人口的2.5%。盆景创作舞台呈现出百花盛放,异彩纷呈的景象。

  “户以花为业,满路溢芬芳”形象地描述了顺德两千多年来种花植卉的历史。时至今日,陈村成就了花卉世界,而容桂盆景栽培也独具一格。“人家都知陈村花卉最为有名,但论岭南盆景,全国镇一级却没有第二个能和容桂媲美。”盆景作者之一彭盛材说,与他持一样观点的还有国内外许多盆景行家。

  容桂何以成为岭南盆景的汇聚地?首先得益于天时地利”的优势:容桂具有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的特点,终年气候温和、雨量充沛、日照充足,土壤肥沃,为容桂盆景提供了生长条件。而且,容桂水陆交通方便,毗邻港澳,自古商品经济发达,容桂一度成为盆景的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。

  容桂可以成为“中国盆景名镇”,也离不开众多盆景玩家不断推动发展。1969年,香港盆景知名人士伍宜孙先生出书《文农盆景》,使容桂盆景开始走入国际视野,还吸引港澳玩家私下前来采购。桂洲一些民间贸易小团体抓住商机组织盆景,经顺德土特产出口公司销售到港澳等地。盆景销路打开的同时,也激发了盆景创作的热情。1973年,桂洲乐园酒家辟出场地,叶青山、潘池等本地盆景玩家,各自提供盆景精品汇聚起来,并形成小型的盆景展销会,他们开始有意地促进盆景创作由自发向有组织开展过渡。

  如今,容桂汇聚了一批有天赋的创作者,他们因材而作、勇于创新、博采众长,对大自然的深刻领悟和“截干蓄枝”的独特创作技法,得到了国内外盆景业界的认同和赞誉。“中国盆景看岭南,岭南盆景看顺德,顺德盆景看容桂。”这句话在业内广为流传。

  “容桂申报中国盆景名镇是想为大家打造一个更大的平台,目的是将这一有生命的民间艺术传承下去,让更多的人欣赏美、感受美。”徐鸿德说,国家将这块牌匾颁给容桂,是希望以点带面,将容桂的盆景文化推广开去。容桂将矢志打造成为岭南盆景艺术的精品汇聚之地,争当岭南盆景的领跑者。

  随着盆景事业的不断发展,容桂的盆景艺术水平也在日益提高,会员创作出一大批富有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,在历届国际、国家及省市级比赛中获得优异成绩,为容桂赢得荣誉共289项。目前容桂盆景以精品路线为主,容桂盆景爱好者对盆景艺术的追求普遍较高。尤其是私人盆景园,精品荟萃,规格相当高,在国内甚至东南亚有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。

  容桂盆景事业也在薪火相传、不断发展壮大之中。拥有花木场的协会会员杨汉连、梁振华等人在其场内设立盆景艺术的培训基地,不断培养盆景创作新人,使容桂的盆景创作得以补充新鲜血液,为容桂盆景艺术活动的长盛不衰提供保证。

  容桂成为“盆景名镇”,被容桂盆景艺术界奉为“泰斗”的盆景老艺人潘池,乐得整天露出仅有的几颗老牙。据称,池叔的“树龄”已有50年之久。其间“玩”过多少“树仔头”,收过多少徒弟,甚至连自己的准确年龄他也记不清,却清楚记得自己当年曾经请教过的广州盆景大师陆鹤鸣,以及改革开放之初,政府买自己的盆景赠送香港老板的“威水史”。

  “当年,每逢墟市以及容奇渡口有船靠岸,我们都会围着单车尾架绑着树仔头的人问价。”池叔说,自从他将买回来的树头经过“截干蓄枝”,然后摆放在自己经营的单车出租店后,经常都有同好将自己新买的树头拿来请他帮忙“修改”,有的就与他交流“玩树”心得。遇上有人对自己某盆树头情有独钟,恳求割爱,池叔会变得很大方:“价钱随你给,只要你喜欢,就算是交个朋友。

  问及池叔因何年逾八旬仍然“眼不矇,耳不聋”,每天坚持骑自行车到细滘社区一个盆景场,精心打理他的7盆“树仔头”(老人将其戏称为“开门七件树”)。老人说,由于经常面对绿色植物,设计树形需要开动脑筋,修剪树干需要耐心细致,遇到挫折不能过分计较。“玩盆景可令人心境平和,身心健康,与世无争。”老人讲出了他的长寿之道。

  在“中国盆景名镇”挂牌仪式的展览现场,一班皮肤黝黑的汉子正小心翼翼地安置着送展的盆景。不知情者还以为他们是普通的搬运工,其实他们正是这些精品的主人。“因为温差太大,赴京参展时还要动用大卡车、大吊机甚至冰鲜大货柜!”说起多次到省港澳以及赴京参展,容桂盆景协会副会长朱本南表示:由于这些精品都凝聚着盆景艺人的心血,大家都会像“亲生骨肉”一样看待。

  虽然读书时就喜爱盆景,朱本南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步入社会时也只能选择经商,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机会“重拾旧爱”,此后对盆景一直十分痴迷。“培育盆景并不是为了赚钱,而是一种养生怡情之道。”朱本南的观点,代表了容桂盆景爱好者的普遍心态。在他们看来:盆景是一种高雅艺术,一种精神寄托,千金难求。朱本南在住宅门前专门开辟一块地做盆景培育场后,这里就成了志同道合者喝茶、聊天的休闲场所。

  “将盆景胚材培育成一盆极具欣赏价值的盆景,往往需要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,当中的苦与乐只有自己和行内人士才能感受得到。”朱本南说:面对这些造型奇特的盆景,他就会感到有无穷乐趣。如今每天花五六个小时在盆景上仍感到时间不够用,有时半夜三更也会起床开灯摆弄自己心爱的盆景,以致被人呼为“傻子”。

  彭盛材是土生土长的容桂人,1970年开始致力于盆艺创作。他的作品潇洒、飘逸、大气,手法新颖,风格华而不乱,简约脱俗。凭借艺术天赋和后天勤奋地研究创作,他在省市、港澳台、亚太地区甚至世界性的赛事中屡次获奖,成为全国知名19位盆景收藏家之一。

  在彭园门口,右侧墙上的四个大字“盆艺奇葩”映入眼帘,这块精致的大理石题字,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、国际盆栽会和顺德人民政府联合赠给彭盛材。踏入园中,美不胜收,穿梭在园中,令人沉浸在盆中景的艺术海洋中。

  彭盛材说出自己的创作理念,进行盆栽创作时,对植株的未来造型提前要有一个准确的构思、判断,从而控制好枝干的走势。“人家向左走,你就要向右走。不断创新、不拘陈式、有个性、与众不同。”

  谈到最得意的一件作品,他指着窗外那棵郁郁葱葱的马尾松,笑逐颜开。针叶根根翠绿,枝干曲折蜿蜒,顺势垂下,用“九曲十八弯”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,这件是他甚爱的作品被命名为“卧龙松”,曾在第二届中国(陈村)盆景赏石博览会上获得银奖。“曾经有个盆景收藏者找上门来,说要给我一辆宝马,换走我的‘卧龙松’。”彭盛材说,不过,这位朋友只得空手而归,他的得意之作已视为无价之宝。

  容桂盆景协会现有会员150人,其中国家级会员14人,省级以上会员20人。1999年3月,协会的刘仲明老师被中国盆景艺术家协会授予“跨世纪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”称号,2004年协会的徐鸿德、杨汉连、曾安昌3人被授予“中国杰出盆景艺术家”。文化部门还专门设立盆景协会的网站,让广大盆景爱好者可以观赏其中的优秀作品。2000年,随着容奇、桂洲两镇在合并为容桂,原来桂洲、容奇两股盆景创作力量汇成一股,更使容桂盆景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。

  ·1987年在凤岭公园侧,老干活动中心举办容奇第一届盆景艺术展览。容奇盆景花卉协会成立;

  ·1998年10月在容奇振华举办“广东省第七届岭南盆景学术研讨会”,并举办岭南盆景展览;

  ·1999年9月组织作品到广州参加“粤、穗、港、澳、台、日盆景艺术汇览”;

  ·2002年9月组织作品到汕头市参加第四届省港澳台盆景艺术博览会,容桂获集体银奖;

  ·2007年第二届(陈村)盆景赏石博览会暨首届中国盆景精品大奖赛在陈村花卉世界举办,容桂获得5个奖项;

  ·2007年中国观赏石博览会2007走进奥运北京邀请展送展17件作品,全部获得金奖。

脚注信息